机电教育-产教融合的解决方案
产教结合的基础是“产”,即必须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为前提,在这样的基础和氛围中进行专业实践教学,学生才能学到真本领,教师才能教出真水平。这样的“产”不能是单纯的工厂生产,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,其目的是为了“教”,在产教结合比较成熟的情况下,再逐步向“产、学、研”发展。学校真正形成了“产、学、研”的能力,职业学校适应了市场的需要,形成发展能力就落到了实处,做强做优也就有了基础。思路逐渐清晰,愿景更加美好。但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,产教究竟如何结合?
1.坚持“双赢”原则,实施责任共担
根据现有条件和管理状况,比较有可能性的办法是:引入社会上管理和技术较为先进的企业,愿意加盟校企合作,通过利用该校的设备,进行产品生产,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教学内容,校企共同制定产教结合的实施性教学生产计划,让教师学到技术,让学生加入生产,让生产产生效益,校企双赢,共生共荣。
具体实施办法是:
(1)以学校现有的专业实习工厂和主要机加工设备为载体,引入企业加盟,学校出厂房、出设备;企业带工人、带产品,双方结合,进行产品生产、人才培养。在生产中结合教学需要,让教师和学生参与生产,在生产中学习技术。
(2)企业安排生产工人、技术人员、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学人员,根据产教结合教学计划,实施生产中的教学工作。学校安排有关教师跟班参加生产兼指导、辅导学生学习生产技术。
2、探索“421”教学新模式,平衡校企需求
职业教育“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”的理论研究十分薄弱,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,缺乏系统的、专门的研究,难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,企业走不进学校,学校融不进企业,出现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表面形式大于实际人才培养形式;缺乏一家人的合作理念;缺乏系统的培养模式;缺乏职业素养、专业技能素养合作的培养深度和广度;职业教育“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”的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创新。由于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方法尚不成熟,存在校企合作不到位的弊端,学生在校的实训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脱节,学生不能参加企业的实际操作,导致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限,到企业后不能很快胜任工作岗位。“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” 的深度合作可打破传统的企业入校合作模式,大胆进行学制改革 ,探索“421教学”模式,为职业教育寻找新出路。
传统的校企合作大多是企业把生产线入住学校,结合学生寒暑假实践活动,完成产教融合教学。421教学新模式是学校把学生课堂从第二年搬到企业生产线,采取“六个一”的管理模式,平衡教学、生产、研发的相互关系,逐渐形成“产、教、研” 发展。
具体实施办法是:
(1)产教融合421教育课程的四个模块
模块一: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。
模块二:专业课的基本方法,并通过校内实训检验技术的实效性 。
模块三:通过实景教学平台,进行专业课的延伸和提升,研究、探讨专业的原理 ,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。
模块四: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,进行顶岗实习, 先在师傅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、研究和生产,逐步过渡到独立操作。每个阶段的学习完成之后进行严格的考核,合格者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,分块分组实习、考核,确保每个人、每个环节都必须过关。
(2)产教融合421教育管理的四个阶段
阶段一:采取公司管理模式,加强学生规范意识、质量意识的培养 。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宣讲企业精神、企业文化,营造学生与企业直接对话的机会, 从而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。
阶段二:营造爱的学习氛围,多尊重、多理解、多欣赏、都包容,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,用创新活动塑造学生的行为习惯 。
阶段三:设计前期、中期、后期可操作性的实习规范及奖惩考核细则,将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同成绩学分考核结合起来,以正能量办教育的态度, 采取赏识教育的方式,树精英榜样带动较弱的群体,提高生产的质量。
阶段四: 企业文化是公司员工的精神支柱,员工爱企、爱岗是生产的根本,人才培养方案的体系、优秀员工的考核和奖励,企业储备技术骨干和储备干部的成长阶梯方案是留住员工的根本 ,同时,为学生树榜样、接受再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。
(3)探索421 教育内涵中的四个体系:
科学合理模块化创新课程体系;产教融合应会教育一体化教学体系;
技术骨干双向培养人才评价体系;实景教学企业导师教学考核体系。
(4) 探索421 教学中的创新课程改革
探索一: 学生在校的学制改革、通识课与专业课的改革、学分管理的改革;
探索二:企业文化 、岗前培训、生产线技术课程与学校课程的融合;
探索三:职业素养的课程规划、学生创新意识、创新能力的培养、
企业储备技术骨干和储备干部的成长阶梯体系
(5)校融企“六个一”的解决方案
一条生产线、 一个班级、 一个培训室、
一个工程师、一个教学日、 一个训练日